close


00_IMG_20190528_102858_333

眾所皆知,熊本城在2016年的一場大地震中遭受到嚴重的毀損,時隔3年,2019年5月到訪時熊本城仍在進行需秏時20年的修復重建工程,預定2036年完工。雖然暫時還無法進入熊本城內參觀這座雄偉的名城,但仍可透過園區規劃的路線,繞著熊本城外圍欣賞不同角度的景色,此外,還可到加藤神社參拜遠眺熊本城,也可到熊本城城下町-櫻之馬場城彩苑吃美食、買名產。所以還是很值得來熊本城走走逛逛哦!

熊本城向來就以「難攻不落」著稱,與大阪城、名古屋城並列為日本三大名城。
熊本城是豐臣秀吉旗下「賤岳七本槍」之一的戰將加藤清正受封為熊本城主後於1599年開始建城,1607年完工。因為城內種有許多銀杏樹,所以他還有個美麗的別名,稱為「銀杏城」。熊本城剛完工時擁有方圓5.3公里的廣闊城郭,佔地約98公頃,據說當時城內擁有3座天守閣、49座櫓、18座櫓門、29道城門,規模相當壯觀。

同時熊本城更是牢不可破、堅不可摧的名城,其中以稱為「武者返し(倒武者)」的城牆最為出名。因為外牆設計在底部的斜度較為緩和,讓進攻的武士或忍者誤以為牆面很容易攀登,但實際上牆面的斜度愈接近頂端變得愈加陡峭,讓進攻者容易受攻擊,最後也只能無功而返選擇跳下城牆。就連西南戰爭時,西鄉隆盛帶領薩摩軍攻城50餘日後以失敗告終,更能證明熊本城「易守難攻」絕非浪得虛名。

熊本城位於熊本市中心,搭乘市電到「熊本城•市役所前」即可輕鬆步行前往。若是開車前往可停在二の丸駐車場(付費)或是三の丸第二駐車場(付費)。

01_kumamotocastle_train

搭乘市電下車後先別急著走去熊本城,第一站我們先到熊本城對面的熊本市役所。
這裡的14樓設有免費的觀景臺可遠眺熊本城,還設置了說明板記錄關於熊本城在地震時受到的傷害以及修復方法、計劃,並且有中、英文說明讓遊客更了解熊本城的修復過程。從這些小地方就能感受到日本人對歷史遺跡保存的謹慎與細心實在令人佩服。

熊本市役所14樓觀景臺開放時間:
週一~週五 8時~22時 (18時以後只開放南側電梯)
週六、週日、假日 9時~22時 (全天只開放南側電梯)

05_IMG_20190528_093442_333

從展望臺上可以清楚地遠眺熊本城以及本丸御殿,還有正在進行修復工程的現況。
不過好像來到展望臺的遊客並不多,可能還鮮少人知道,可以這麼靜心的觀賞熊本街市以及熊本城也是蠻享受的。

06_IMG_20190528_093908_333

大家看得出來這幅熊本城藝術畫是由各色紙鶴組合而成的嗎?
這是由日本學生為了為熊本城祈福,希望這座象徵熊本的歷史建築可以盡快修復完成,再次守護熊本市。

07_20190528_094940_333

離開熊本市役所後接著往熊本城方向前進。
由於地震損害的關係,目前熊本城中心區域仍然禁止入內,不過還是可以從二之丸廣場和加藤神社遠眺天守閣,以及跟著園方規劃的見學步道環繞熊本城一周看看城池周圍的櫓跡。

根據官方推薦的觀光路線是由城彩苑經二之丸廣場順時針繞熊本城一圈,不過我們從熊本市役所以逆時針方向參觀也是沒有問題的哦。


02_map-170124

為配合2020東京奧運促進觀光,同時紀念熊本城大天守歷經三年半後完成外觀修復,於2019年10月起開放部份區域提供付費參觀。
第一條開放公開的路線是從二之丸廣場為起點,從西出丸穿過施工用斜坡,開放平左衛門丸的一部分以及天守閣前廣場的一部分之路線。雖然還無法進入熊本城內部參觀,不過已可以近距離在大天守下觀賞巍然屹立的熊本城。
接著預計2020年春天將會開放第二條特別參觀路線,期待2021年春天將完成天守閣修復並對外開放。
因此有計劃前往參觀特別路線的話,可到官網查詢開放日期>>點我查詢特別路線公開日程
特別路線參觀入場費:高校生以上500円/小・中学生200円/學齡前兒童免費

03_kumamoto_castle_openroute1

04_kumamoto_castle_opendate1

沿著熊本城東邊走會先到達熊本城稻禾神社。這座神社建於1588年,是加藤清正在入主肥後國成為初代熊本藩主時建造的神社,這裡供奉了兩匹靈狐作為熊本城的神靈守護。
由於就位在城牆邊,地震發生時崩落的石垣導致神社的大鳥居、社務所、辰巳大明神、子安大明神遭受破壞,目前還有一部份正在修復中,但仍可前往參拜。

08_20190528_095555_333
▲熊本城稻禾神社。

距離熊本城稻禾神社不遠的熊本大神宮也因「東十八間櫓」及「北十八間櫓」崩落的石垣造成熊本大神宮社務所的損壞而拆除整棟建築。


09_20190528_100752_333
▲熊本大神宮。

10_20190528_100742_333
▲東十八間櫓。

11_IMG_20190528_101233_333
▲北十八間櫓。

接著到「平櫓」,平櫓是鎮守天守東北的一層櫓。因為地震導致建築物損傷、土台石牆出現巨大膨脹,加上地基下沈所以暫時得用鋼架支撐維護。

一旁熊本城的其中一個入口「不開門」也遭受破壞,正在進行修復工程中。

12_IMG_20190528_101602_333

先前提到重建熊本城估計必需耗時20年的時間,為什麼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呢?
因為日本人對於體現寶貴的文化資產,以及保存歷史的原貌相當重視,所以不管是一磚一瓦或一塊石頭,都希望儘量依原樣擺放回最初的位置上,就算是有缺損也會重造一顆和原石相近的石塊來進行復原工作,就是這樣嚴謹的態度所以相當耗時,實在是很佩服日本人的執念!

12_20190528_102045_333
▲收集崩落的石塊並記錄石塊位置,將石塊編號,記錄和整理石塊的特徵,這樣有助於復原作業,也能分析倒塌原因、預防未來的倒塌。

熊本城內有三道以人名為命名的斜坡,其中「棒庵坂」因為位在加藤清正家臣「下津棒庵」的住所附近因而得名。這裡也是通往北大手門的重要路口,因此在江戶時期也曾在此設有番所。

13_20190528_102229_333

走上棒庵坂往左邊走即是北大手櫓門跡
在江戶時代,這裡曾有名為北大守門的櫓門,現今留存的兩側石牆則因為地震出現了龜裂以及大幅度變形,為了防止二次崩塌所以在石牆上罩網、堆土袋。

14_IMG_20190528_102615_333

通過北大手櫓門跡接著來到加藤神社。
加藤神社的主祭神即為戰國武將「加藤清正」,加藤清正原是豐臣秀吉的家臣,在關原合戰加入德川家康的東軍,戰勝後受封為熊本藩初代藩主,任內興建熊本城,並積極開發熊本,相當受人民愛戴。
加藤清正死後,加藤家後人為了感念其貢獻,於1871年在熊本城大天守閣與宇土櫓之間設立錦山神社,1874年神社被搬遷至熊本京町區的北部,1909年改名為加藤神社,後於1962年遷移至現在的地點。

15_DSC_2666_333

16_IMG_20190528_104042_333

神社境內收藏有許多歷史文物與資料,例如被稱為熊本三大手水鉢之一的「大手水鉢」、紀念文禄之役的「太鼓橋」及1909年從肥前名護屋城搬遷至此的「清正公之旗立石」,甚至還有1601年由清正公親手種植在大天守前的銀杏樹也被遷移至此。

17_IMG_20190528_104309_333

18_20190528_104006(己上傳)

地震後,可以從加藤神社境內近距離觀望熊本城天守閣修復的現況。
大小天守曾在日本最後的內戰「西南戰爭」爆發前,燒毀於一場無名火,如今的天守閣是為紀念熊本市政70週年以及加藤清正入主肥後國360年,在熊本市民大力的支持下,於昭和34年(1959)動工,昭和35年(1960)復原完成的。目前預計2021年將會完成大小天守的震災後修復工作,期待日後再度顯現原來雄偉的英姿。

19_20190528_103412_333

20_IMG_20190528_103320_333

加藤神社旁還可近距離觀賞「宇土櫓」。
宇土櫓為地上五層、地下一層的建築,大小僅次於大天守,因此也被稱為「第三天守」。在西南戰爭前,大小天守發生火災時宇土櫓幸運地沒有受到波及,因此也成為熊本城自江戶時代築城時唯一一座完整保留至今的五層櫓,相當具有歷史價值。而在這次地震中,外觀雖然看起來沒有大損傷,不過原本連接南面的續櫓倒塌了,五層櫓內的石牆、地板也遭受損害。這場地震帶給這座名城的傷害還真不小啊!

21_20190528_103003_333

22_20190528_103510_333
▲大、小天守與宇土櫓。

戌亥櫓
是位於西出丸西北角的三層櫓,櫓在明治時代曾被拆除,後於2003年重建復原。地震後,櫓下的石牆崩塌嚴重,僅靠角石撐住櫓,而東側延續的石牆也崩塌了。

23_20190528_105401_333

24_IMG_20190528_105228_333

看著這柔腸寸斷的景象,城牆崩落、屋瓦傾倒,幾百年的歷史名城在地震搖晃的幾秒內就成瓦礫,實在是令人惋惜啊!

25_20190528_105553_333

26_IMG_20190528_105408_333

據說加藤清正建城時,考量萬一發生圍城之戰,城內必須有充足的食物來源,所以在城內廣植銀杏樹,城內地席甚至以芋莖曬乾製成,若發生戰事可作為戰備存糧。因此在秋天可以來熊本城欣賞金黃澄澄的銀杏,春天時,熊本城更是著名的賞櫻名所,山櫻、肥後櫻、染井吉野櫻三種品種,600多株的櫻花,盛開期間美輪美奐的景緻美不勝收。

27_IMG_20190528_105452_333
▲地震前櫻花盛開美麗的景緻。

28_20190528_105830_333
▲護城河。

29_IMG_20190528_110218_333
▲崩落下來的石牆以及砂石大部份被整理集中在二之丸廣場的一側。

30_20190528_110557_333

接著可以從二之丸廣場眺望大小天守與宇土櫓。

31_20190528_110902_333
▲最右邊為大天手,中間為小天守,左邊是被稱為第三天守的宇土櫓。

通過二之丸廣場,這處被圍籬隔起來的前方原是西大手櫓門•元太鼓櫓。
熊本城的西出丸有西、北、南三座大手門,其中相當於熊本城玄關的西大手櫓門是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門。明治時代被軍隊拆除後,歷經昭和時代的復原工程和平成時代的颱風災害等,於2003年重建復原,元太鼓櫓也是在同一時期被復原的。而在2016年這場地震中,造成西大手門和原太鼓櫓的石牆出現崩塌,櫓也傾斜了,目前暫停開放中。


32_20190528_111010_333

走到這邊熊本城就差不多環繞一圈了。另外二之丸廣場旁就是二之丸停車場,開車來的朋友可以考慮停在這裡,要去櫻之馬場城彩苑或是作為起點走逛熊本城都是很方便的選擇。

33_20190528_111254_333

另外在二之丸廣場也有提供往來城彩苑以及二之丸停車場的免費接駁巴士,有需要的也可以多加利用。
營運時間:9:00~17:00(每隔15分~20分鐘一班)

34_20190528_111303_333

35_DSC_2723_333

最後我們來到熊本城山麓地帶的「櫻之馬場 城彩苑」
城彩苑位於熊本城城下,原名為「櫻之馬場」,這裡原是江戶時期武士訓練馬匹或換乘馬匹往來天守閣的馬場,馬場兩側因為種滿了櫻花樹,故有此名稱。
2012年為了推廣熊本縣當地飲食文化、歷史、傳統工藝品,以及延伸熊本城觀光動線,便重新整修、啟用櫻之馬場,並改名為「城彩苑」。城彩苑打造仿古街道,重現昔日城下町風光及江戶風情,不時會有打扮成武士的人從旁經過,走在其中還真有幾分穿梭時空來到熱閙城下町的感受。

如果想更了解熊本縣的歷史與文化,可到城彩苑裡的「湧湧座」,那裡結合了虛擬影像科技,透過視覺、聽覺、觸覺帶你跨越時空,幫助遊客更輕鬆了解熊本城歷史脈絡。不過因為時間關係我們沒有進去,而是到櫻之小路去品嚐小點心。
>>湧湧座官網請點我
入場費:成人300日圓/小孩(中學生以下) 100日圓

36_20190528_113456_333

37_IMG_20190528_113353_333

城彩苑裡的櫻之小路是由販售熊本縣產珍品的23家店面所集結而成的設施。裡面有體驗熊本縣飲食文化的餐飲店,以及販售各種熊本名產和城彩苑限定商品的物產店。像是芥末蓮藕、海膽可樂餅、馬肉可樂餅等都是必吃美食。

38_20190528_121858_333

39_20190528_113523_333

40_20190528_113843_333

41_20190528_113703_333

42_20190528_115224_333

海草天食的海膽可樂餅是大家推薦必吃。
鬆穌軟的薄脆外皮,大口咬下,柔軟的奶油內餡和海膽醬爆漿在嘴裡,海膽的口味很鮮很濃郁,推薦給喜歡吃海膽的朋友可以去嚐試看看。

43_20190528_113723_333

44_20190528_114525_333

喜歡吃日式白玉糰子的朋友,不要錯過擁有370年歷史的白玉屋新三郎。
這天中午天氣稍熱,我們點了白玉糰子搭配香草冰淇淋,冰淇淋甜而不膩,紅豆餡甜密軟綿,底部抺茶凍有清新的茶香,主角白玉糰子Q彈有嚼勁,越嚼越香甜,一吃就上癮!

45_20190528_120132_333

46_20190528_120642_333

47_IMG_20190528_122710_333
▲加藤清正銅像。

吃完了美味的甜點,讓這趟熊本城之旅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環繞熊本一周輕鬆走逛的時間大約花費2個小時,提供給大家參考。
受了傷的熊本城很需要大家到訪活絡周圍商家與氣氛,而且藉此可以看到大規模的歷史建物修建工程也是非常難得的經驗(絕對不是落井下石),再加上周圍仍然有許多值得到訪的景點,所以即使無法進入熊本城內參觀,我覺得熊本城還是到熊本必去的景點之一。期盼她早日浴火重生,重建後再顯光輝風貌,屆時我一定會再回去看她的!

熊本城
   [ 官網 ]
MAPCODE29 489 299*31
地址:〒860-0002 熊本県熊本市中央区本丸1−1
電話:096-352-5900



更多相關文章:
日本南九州 五天四夜自駕自由行行程分享 熊本部長我來惹 
日本九州 阿蘇熊本機場往返熊本市區的交通方法 
日本九州 熊本拉麵 黑亭拉麵 獨特濃郁豚骨焦香蒜油蛋黃拉麵 
日本九州 熊本 熊本部長辦公室 熊本熊廣場 親子同樂萌到秒被圈粉
日本九州 熊本限定 勝烈亭豬排 米其林推薦日式豬排 平日超值商業午餐

日本九州 人吉城跡 日本100名城 漫步在歷史裡的世外桃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rosely 的頭像
    Linrosely

    林老獅冽 Linrosely 的部落格

    Linrose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